暑運熱浪裹著鐵軌溫度,在贛榆站臺上蒸騰。人潮中,1米 8的趙亮格外醒目:黝黑臉龐淌著汗珠,濕制服緊貼脊背,肩章黃杠灼亮如炬。他攥著大喇叭,指令穿透人潮,沉穩如標桿。這位連續6年徐州車務段安全生產先進、兩次國鐵上海局春運先進的客運值班員,正用汗水踐行“做有溫度的人,干盡心的事”的誓言。
軍人的底色,把堅韌刻進骨子里
“我曾是武警消防戰士。”趙亮說這話時,眼神透著自豪,語氣帶著軍人的干脆。2003年,他脫下橄欖綠換鐵路藍,2018年青鹽線開通時成為贛榆站首批售票員,在窗口用指尖敲出與鐵路的緣分。
七年過去,部隊淬煉的堅韌早已扎根。2020年疫情突襲,還是入黨積極分子的他,在值班室燈光下寫下“火線入黨申請書”,字里行間滿是堅定:“這是考驗,更是保證書。”
四十多天里,他以站為家,測溫、消殺、轉運旅客,累了蜷在椅上,餓了泡碗面。防護服里的襯衫濕了又干,結出鹽霜。疫情最緊時,他總第一個穿防護服接重點地區旅客,“我先上”成了口頭禪。
次年暑運,一名旅客列車上突發急病,需在贛榆站緊急下車。趙亮聯系120、劃定接應區,從下車到送醫僅用21分鐘。在醫院,他跑前跑后繳費送單,直到旅客脫險、家屬趕到才返回,此時天邊已泛白。從售票員到黨員值班員,他沖鋒在前的姿態從未改變。
服務有溫度,讓旅客感受家的暖
“讓旅客滿意來去”,是贛榆站的承諾,更是趙亮的行動。這個日均發送3500 人、停靠60趟列車的站點,暑運高溫與客流疊加,最能檢驗服務的溫度。
雷鋒服務臺前,他帶頭落實首問負責制。“7.1”調圖后車次變動多,他及時更新信息欄,還聯動贛榆區新媒體發布,方便旅客查詢。面對換乘咨詢,他總耐心解釋:“南京站換乘有15分鐘,趕不及的話,G1810次有1小時,更穩妥。”
對重點旅客,他堅持“一對一”服務,給輪椅墊防滑墊,幫旅客提行李避滾輪,記得常來的張大爺愛喝溫水。青口鎮眼障青年小李往返鎮江,兩年間全靠趙亮接送,“趙主任比親哥還上心”。
去年夏天,一對坐過站的小兄弟在贛榆站哭泣。趙亮安撫好孩子,親自送他們去連云港站找父母,路上買面包、講安全知識。當家長見到孩子喜極而泣時,他只說:“換了誰都會這么做。”
7月23日,一名女子在地下通道突發癲癇暈倒。趙亮百米沖刺趕來,指揮旅客保持距離,輕扶女子側頭、解衣領保呼吸,直到120到場。服務臺的《重點旅客登記簿》上,輪椅使用記錄密密麻麻,每年都要修換的輪椅,是溫度的見證。今年7月,兩面錦旗接踵而至,分別感謝他找回失物、救助病人,燙金文字是溫度的最佳注腳。
干事必盡心,把責任扛在肩膀上
2021年任客運班組長時,趙亮定下目標:“有名次爭第一,無名次創一流。”他常說:“班組長是擔子,不是榮譽。”暑運日均6000人的客流,讓這份“盡心”更顯厚重。
針對暑運特點,他引入“番茄工作法”,劃分重點時段與任務,推行站臺與出站口人員兩小時輪換制,既防職工中暑,又借輪換互檢補漏。結合人性特點,借鑒部隊戰術,提煉“二二結合”工作法,將老新職工、黨員與非黨員、關系好搭檔、急慢性格、強弱業務互補組合,激發優勢、彌補短板,形成1+1大于2的協同效能,大幅提升暑運工作效率。
他每天比班組早到一小時,和師傅檢查候車室空調,確保溫度穩定在 26 度。7月27日雷暴突襲,兩列南下列車臨時調整站臺且同時檢票。趙亮迅速分隊引導,在通道、站臺反復提醒,最終無一人誤乘,列車準點發車,他靠在柱子上才敢喘氣。
他對同事同樣盡心,冰箱備著綠豆湯,藥箱每周更藿香正氣水,每天都要送上涼爽,叮囑“先顧好自己,才能服務旅客”。
從武警到鐵路人,從售票員到值班員,趙亮七年如一日。有溫度的服務如清風,盡心的付出似燈光。這個暑運,他仍在站臺忙碌,汗水浸濕的身影,詮釋著鐵路人最動人的堅守,做有溫度的人,干盡心的事,護好每段旅程。(通訊員 張修春 李佃好)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