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近日,全國人大代表、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就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問題接受央視記者采訪時表示,教育部近年來大力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把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作為固本工程和鑄魂工程來抓。新時代大力推進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是引導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選擇,培育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有之義。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
這幾年來,各級各類學校轟轟烈烈地開展著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活動,但是在具體執行過程中,仍然存在著形式化傾向、實效性不足、操作性不強的實踐困境和“教什么、怎么教”的理論困境。為此,陳寶生部長指出,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在解決好傳統文化師資隊伍培育、傳統文化課程教材建設的基礎上,要重點建設好校園文化,要讓校園成為學生們學習、交流和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樂園。
高校作為國民教育的最高層次,在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方面,有著不可推卸的歷史責任。當前,在文化多元、價值多元、思潮多元的大背景下,高校成為了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主戰場主陣地主渠道。優秀傳統文化進高校,同樣必須遵循教育教學規律,遵循大學生成長規律,吻合大學生成長需求,要在切實提高優秀傳統文化進校園的實效性上下功夫。
實效性體現在時代性上。對于大學生來說,優秀的文化,不是“古詩美文”的雞湯轉換,更不是“古之幽情”的無病呻吟。把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既要傳承,更要創新。優秀傳統文化在影響著改變著現實世界的同時,也在新時代氛圍中發生蛻變、實現轉型、獲得新生。優秀的傳統文化是過去的,也是現在的,更是未來的。
實效性體現在創新性上。高校加強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要結合大學生身心特點,創新教育教學方式。實踐證明。嚴肅呆板的填鴨教育和單一機械的復古教育產生不出教學效果。要加強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入挖掘,將優秀傳統文化放在新時代語境下做出現代化的闡釋,用活傳統文化先進思想素材,講好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故事,從而提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和價值。央視《詩詞大會》和《經典詠流傳》的成功,就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和傳播方式的創新樣本,對于優秀傳統文化進高校,具有巨大的示范作用。
實效性體現在針對性上。90后、00后的大學生,早就習慣了互聯網生活,對于流行文化和網絡文化有一種天然的接納,對傳統文化弘揚的優良品德有一種習慣的抵觸。因此,我們要注重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與社會現實問題有機結合,幫助青年學生善于運用傳統智慧解釋解釋現實困境,用優秀傳統文化思維思考社會熱點。這樣,優秀傳統文化進高校,才能春風化雨、細雨潤物,才能入耳入腦入心。
加強優秀傳統文化進高校的實效性是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大學生立德樹人教育中的獨特優勢,在教育實踐中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根植于大學生的內心世界。這樣,我們的廣大學生,才會全面認識中華民族的過去和未來,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必然性,從而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理想和信念。(金亞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