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新華社消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名單公布。我市徐大勇被推薦擔任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會農業界別委員,實現了我市在全國政協委員中零的突破。
看看他到底有多牛
徐大勇并曾是我市榮獲全國科技進步一等獎的第一人,也填補過這個獎項的空白。
徐大勇的科研經歷、成果
徐大勇,男,1964年1月出生,江蘇贛榆人,農學博士,二級研究員,1984年8月參加工作,現任連云港市政協副主席、市九三學社主委、省政協常委、市農科院院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省 “333”人才工程第二層次培養對象,先后被評為省勞動模范、省出國留學歸國人員先進個人、“六大人才高峰”建設優秀人才。
2000年獲省青年科技獎,2011年獲省“333”人才工程突出貢獻獎,2014年獲連云港市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獲專利授權9項,獲得植物新品種權授權7項,品種成果轉化直接經濟效益2000余萬元。先后獲國家部省市科技進步獎30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農業部中華農業科技二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4項,省農業推廣獎二、三獎3項,市科技進步獎18項。
徐大勇扎根農業三十余載,長期以來主要從事農作物新品種選育和推廣工作,近年來,重點開展了水稻抗黑條矮縮病研究,建立了田間鑒定與室內鑒定相結合的黑條矮縮病鑒定體系,篩選出3份穩定、高抗黑條矮縮病種質,在國內外少見報道,填補了此領域研究空白,目前已被應用于育種、基因定位等相關研究,研究結果發表在《作物學報》等刊物。開展了江蘇水稻品種稻瘟病主效抗性基因鑒定及應用評價,研究結果發表在《福建農業學報》等刊物。采用分子手段分析了我國黃淮稻區近期育成的中粳水稻品種(系)的遺傳差異,對江淮稻區不同生態型粳稻品種秈粳分化程度進行分析,為育種過程中親本選用提供了參考,研究結果發表在《中國水稻科學》。
先后承擔部省市課題近50項,在學術刊物發表論文60余篇,制定江蘇省地方標準10項,選育出稻麥新品種10余個,其中,“廣兩優矮93”2013年通過國家審定,實現了連云港市雜交秈稻育種零的突破;連粳6號、7號育成以來在江蘇、山東、河南等淮北稻區累計推廣3406.88萬畝,累計增產稻谷15.6億公斤,新增經濟效益41.49億元;選育的“連粳7號”2012年被農業部認定為超級稻品種,2013-2015連續三年被農業部確立為淮北稻區唯一主導品種,為目前江蘇省淮北稻區推廣面積第一大品種;2017年選育“連粳15號”是唯一通過我省審定的直播水稻品種,具有廣泛的市場需求和良好的推廣前景,預計創造社會效益達20億元。
新一屆全國政協委員都有誰?
掃一下下方二維碼,即可查看
(名單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