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 交匯點訊 江西井岡山、重慶紅巖、貴州遵義、陜西延安……今年以來,江蘇已先后安排1500名高層次專家分別前往這些紅色基地,集體度過一段難忘的紅色之旅,接受一場以“愛國·奮斗·奉獻”為主題的特殊培訓。
江蘇省委組織部相關人士介紹,像這樣的培訓,今年共舉辦26期,3年內將聯合江蘇省有關部門將全省高層次人才全面輪訓一遍,更好地引導各類人才增強“四個自信”,進一步鞏固新時代新征程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礎。
紅色之旅激發愛國情懷
穿上紅軍服,重走紅軍挑糧小道,考察“紅軍洞”,祭奠老紅軍……在井岡山的這幾天,國家“千人計劃”專家鄭維義真切體驗著當年的紅軍生活。
“過去在課本中、電影里看到不少紅軍故事,如今身臨其境,感悟更深。”鄭維義說,自己常常陷入思考:在那么艱難困苦的條件下,那樣一群人為什么能為了理想而前赴后繼、堅持革命斗爭?“我體會到,這就是信仰所給予的力量,而信仰,正是當前我們最需要重新拾起的。”
江蘇省“333工程”專家、鹽城師范學院黨委書記戴斌榮說,經過8天在井岡山的學習,大家從靈魂深處感受革命先烈的崇高境界,激活了“紅色基因”,最后一天還進行了熱烈討論。“不分職業、黨派、年齡,人人深切感受到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奮斗中淬火成鋼的優秀品質和優良作風,凝煉成民族精神的鮮紅底色,這是一股無堅不摧的正能量。”
江蘇省“333工程”專家孟臥杰除了參加在遵義的培訓,還自己去參觀了一些地方——重慶渣滓洞里,共產黨人遭受非人待遇但仍堅持信仰斗爭到底;青海原子城中,眾多科研工作者克服難以想象的艱難險阻,扎根高原、頑強拼搏,為保家衛國研發出“兩彈一星”。“共產黨人存大義、求大勢、守大道的赤子之心,為國家民族有所擔當的偉大情懷,令人震撼。我深深感到,理想得有,初心不能忘,愛國主義教育什么時候都不能放松。知識分子要把國家社會的進步、黨和人民的關懷作為繼續前行的動力,更多地挑起擔子、貢獻力量。”
中國工程院院士、江蘇省人民醫院肝臟移植中心主任王學浩教授參加了首期班。他說:“我是江蘇本土成長起來的第一個醫衛界院士,愛國、奮斗、貢獻永遠是我心底最堅定、最持久的信仰。我一輩子做手術救人,唯一的心愿就是有更多時間、更多精力去幫助更多人、更多家庭。愛國其實很樸素、很真實,希望江蘇把這樣的班一直辦下去,讓更多專家人才回歸初心、牢記使命、愛國奉獻。”
艱苦奮斗創業精神依然寶貴
在艱苦卓絕的革命年代,一批又一批共產黨人堅持奮斗,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完成了改天換地的壯舉。這既是一部奮斗史,也是一部創業史。當下,這種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依然寶貴。
“江姐在獄中依然堅韌不拔、不忘學習,令人敬佩。”國家“萬人計劃”專家、江蘇省科技企業家應玨是名“80后”。在她看來,企業轉型過程中非常需要發揚這種積極進取的鉆研精神,要把理想信念教育融入企業文化中。
目前在企業任職的鄭維義也有同樣感觸。在復雜環境下,企業面臨轉型難題時,如何化險為夷,不僅戰略和管理層面,增強企業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也很關鍵。“如果人人都能像革命先輩那樣堅持奮斗,不要說做好一個企業,很多問題都可以得到解決。”
江蘇省人民醫院醫技黨總支書記張海波注意到,自己所在的陜西國情研修班里,來自各行各業的高層次人才無不為“胸懷大局,無私奉獻;弘揚傳統,艱苦創業”的“西遷精神”所打動。“我們的團隊專家來自各條戰線、不同領域,有學者也有企業家,有海歸人士也有本土人才,年齡從‘60后’跨度到‘90后’,他們在各個領域的成績,顯示著國家在全方位發展。繼續發揚‘西遷精神’,有利于激發人才力量,投入到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偉大征程中。”
滿腔熱情建設更美江蘇
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來自各行各業的專家們獲得強烈的思想認同、情感認同,更加明確了為什么而奮斗,迸發創業干事熱情。
“先輩們為中華之崛起而奮斗,我們也要為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程海波說,在艱苦、復雜的環境下,先輩們信仰堅定,帶領革命走向勝利,這種樸素而真實的精神力量鼓舞著每一位學員,越是艱苦越要迎難而上。“要努力提高祖國的科技、教育、醫療水平,國家強大了,才有更多話語權。”
鄭維義所在的班有5位“千人計劃”專家,還有來自醫院、學校、企業等各方面的人才,接受培訓期間各行各業交叉融合。當時正值中興事件發酵,輿論沸騰,專家們利用晚上的時間,就人才、創新等話題展開深入討論,還形成一份報告。“創新不是靠錢買的,而是要靠自己干出來,中國的人才有能力做出好東西。目前有1000多名‘千人計劃’專家在江蘇工作,他們正是看中了江蘇的創業環境、創業氛圍。希望江蘇省里能提供更好的政策和環境配套,讓更多人才發揮聰明才智,把江蘇建設得更好。”
江蘇省委組織部人才處負責人表示,江蘇近年來把人才作為驅動創新發展的引擎,不斷優化政務服務,打造政策平臺,營造良好環境吸引留住人才、幫助人才更好干事創業。“為了體現對人才的愛護、重視,我們每年定期組織高層次專家健康體檢和休假療養,設立‘江蘇創新創業人才獎’,以江蘇省委省政府名義表彰創新創業實踐中做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才。這次安排理想信念培訓班,希望通過政治引領,更好地激發人才的報國情懷、奮斗精神、奉獻意識。不少人才在現場深受感動,一些黨外人才在培訓結束后主動要求入黨。就在本月初,江蘇省里印發了通知,對高知識群體發展黨員計劃單列,加強對高層次人才的政治吸納。”
交匯點記者 倪方方 胡蘭蘭 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