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wǎng)】一大早,高偉華像往常一樣,伴著初春的清冷,走進敬老院的大門,熟悉地來到儲藏室拿起清掃工具開始打掃院子里的被春風吹散的落葉,門、窗、過道的展架等也都擦拭了一遍。大概四十分鐘后,廚房的工作人員到了,高偉華也跟著他們在廚房忙碌著。六點四十左右,到每位老人的房間細心的觀察精神狀況,幫助老人穿衣洗漱,開啟新的一天······
這樣的生活規(guī)律,高偉華堅持了整整十五年,從未間斷。
細心呵護,溫暖人心
以前敬老院的員工只有高偉華一個人,有六個老人,做飯、洗碗、洗衣服、晾曬被褥、拖地、消毒等等,全靠她一個人忙里忙外。隨著敬老院的改造升級,進院的老人也越來越多,從以前的六位老人到現(xiàn)在的十九位老人,管理起來也更加困難。工作人員也是從高偉華一個人到現(xiàn)在的四個人,凡是到敬老院來的老人年齡都比較大,體弱多病且兒女無法照顧,每天面對這些老人,從來沒有一句怨言,她總是像兒女一樣照顧老人們的起居生活。
為了滿足老年人多樣化的生活需求,她在敬老院開展了多種親情化、特色化的服務。她聘請專業(yè)廚師給老人做飯,根據(jù)老人的身體狀況結(jié)合飲食要求,制定菜譜,同時針對特殊病號的老人安排獨立的飯菜。為了隨時掌握老人的身體狀況,她每月組織老人做一次常規(guī)檢查,對特殊病號聯(lián)系鄉(xiāng)衛(wèi)生院定期上門服務,同時還設置了醫(yī)務室,根據(jù)老人們的不同情況,邀請精通老年病方面的醫(yī)師專門為老人進行保健治療服務,講解老年病的預防與治療知識,使老年人對自身疾病狀況有了更深的了解。為讓老人有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做到每日三消,老人的床單被罩必須一周一更換,床褥棉被要三天一曬……
多年來堅守在為五保老人服務的崗位上,她用自己的愛心溫暖了一個個孤獨的老人。
先苦后甜,苦盡甘來
早先的敬老院坐落于后灣村,借用的是后灣村村委會的房子,條件簡陋,只有三間瓦房。廚房和餐廳在一起,簡單的桌椅和廚具擺放在一起。雜物間里的雜物堆得滿滿當當。還有一間是宿舍,也是三個房間中最大的一間,全部一頭靠墻的擺放著六張一米二左右的木質(zhì)小床,床上的被褥已經(jīng)看出有了年代感——洗的發(fā)白。
現(xiàn)在的張灣鄉(xiāng)敬老院是個亮堂的四合院,一眼望去宛如一個馨庭花園。門口配有警務室,電動移門每天24小時有人值班。從健身步道穿過到中央花園是一座八角休閑亭,三三兩兩的老人坐在亭內(nèi)下棋、聊天。穿過這片花園就來到了主樓,走進大廳一個大大的展架書寫著敬老院的滄桑歷程,墻面上貼著的是敬老院的分布圖、功能室介紹、工作人員導向牌和每年敬老院的各項公示欄。老人們的宿舍,一共七間,每個房間三張護理床,衣柜、寫字臺、空調(diào)、電視等一應俱全。餐廳里,統(tǒng)一的桌椅、消毒柜、碗柜,掛在墻上的菜譜—早餐、中餐、晚餐、點心、水果一目了然。廚房是一體化的灶臺,還有儲藏室,架子上利落的擺著標明字樣的各式物件。高偉華的辦公室,一張辦公桌,一把椅子,兩個小沙發(fā)擺在墻邊,一個文件柜,墻上掛著各種規(guī)章制度。在長廊的右邊分別是多媒體室、排練室、棋牌室、圖書室,還有獨立的三間房是浴室。
兩難時期,恪盡職守
2016年年底,高偉華89歲高齡的婆婆因為突發(fā)性腦血栓到醫(yī)院搶救不及時成了植物人,同月,兒媳婦也到了孕產(chǎn)期,閨女在外地工作,知道了家里的情況請假回來跟高偉華說:“媽,敬老院那邊你走不開,我這邊工作安排好了,可以請兩個月的假,嫂子那邊我去照顧,你在家也能照應一下爺爺奶奶。”
高偉華每天一有空就給閨女打電話叮囑月子時期的注意事項,月子時期是女人最關(guān)鍵時期,落下月子病是會跟著一輩子的,一定要照顧好!就這樣,辦滿月酒時,高偉華才第一次看到可愛的小孫子,對兒媳婦更滿心歉意。婆婆在床上一躺就是三年,這三年,高偉華每天的生活就像趕集:早出晚歸的忙工作還要起早貪黑的照顧植物人婆婆。回想過去,高偉華說那時候雖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但沒有覺得辛苦,只是覺得有些虧欠家人,沒有給家人很好的照顧和關(guān)心。
溫暖傳承,將愛傳遞
下一步,在日常養(yǎng)老、生活護理、健康保健的服務基礎上,努力為老人安享晚年生活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豐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以幫助他們進行心理調(diào)節(jié)維護身心健康,減少他們的孤獨感。
這些年來,陸續(xù)有愛心人士給老人們送愛心--營養(yǎng)品、米面油,還有衣物鞋子等,但是沒有形成規(guī)模或規(guī)律,隨著生活條件改善,越來越多的企業(yè)家和社會知名人士走進敬老院。2015年年初四營村王勇常年在外做生意,回家途中路過敬老院,在了解情況后,每年定期為老人送來換季衣物,營養(yǎng)品等。除此以外,在四營村民營企業(yè)座談會上,還發(fā)動各企業(yè)老板為家鄉(xiāng)做貢獻,定期為敬老院送上必需品。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志愿者、愛心人士、企業(yè)等定期或不定期獻上他們的一片愛心,來敬老院當義工,為老人洗衣服、曬被子、剪頭發(fā)、給老人包餃子等。
高偉華常說:雖然工作苦點、累點,但是只要看到老人的笑臉,一切就煙消云散了,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通訊員 劉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