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史衛平 通訊員 連公軒 袁青青 王立前)7月9日下午,東海縣公安局房山派出所勤務指揮室民警通過防溺水點監控發現,多名群眾在房山水庫邊嬉戲,立即通過監控系統喊話,并聯系附近巡邏民警趕至現場將人勸離。炎炎夏季,溺水事故進入高發期,全市公安機關通過智能預警、聯動巡查、精準宣教等舉措,全力打出防溺水“組合拳”。
今年入夏以來,東海縣公安局在全縣重點水域布設178套防溺水智能感知監控系統。該監控系統集智能攝像頭、紅外感應、語音播報等于一體,可以進行全水域感知、全天候預警、全程可視化的24小時動態捕捉跟蹤。“一旦有人員靠近監測水域,監控系統就會自動‘隔空喊話’,提醒注意安全。若涉水人員未及時遠離,附近的派出所民警將第一時間到場處理。”東海縣公安局相關負責人告訴筆者,據統計,該監控系統運行以來,已成功預警勸阻涉水行為230余起。
全市各地公安機關聯合相關部門開展防溺水全域巡查,精準防控消除隱患。灌云警方組建專職巡邏隊,及時發現并勸離靠近危險水域的群眾,與應急管理部門聯動,在重點水域加裝防護欄等安全設施。灌南警方會同教育、消防等部門,梳理全縣近年來溺水警情和事發時段,對可能發生溺水事件的水域重點監管。東海警方創新建立“1+3+N”巡查機制,以派出所民警為主導,生態義警、網格員、水域管理員三方協同,發動社區志愿者等社會力量共同參與。
“看到有孩子在危險水域玩耍,立即撥打舉報電話,不僅能避免悲劇發生,還能獲得獎勵。”昨日,正在水庫邊巡查的生態義警王先生對“吹哨人”制度贊不絕口。全市各地公安機關聯合見義勇為基金會,持續推行預防未成年人溺水舉報獎勵“吹哨人”制度,其中東海警方已收到有效舉報37起,勸阻未成年人涉水行為86人次。各派出所還配備救生裝備,定期組織開展救援模擬演練。通過完善110報警平臺與12345熱線等應急服務平臺的聯動響應機制,確保第一時間調動各方力量,同步開展遇險人員搜索、搶救等工作。
暑假中,東海縣公安局西雙湖派出所聯合縣消防救援大隊、縣文明辦等單位,在西雙湖邊開展“警消社聯動防溺水安全課堂”主題活動,為近百名青少年及家長送上一堂生動實用的安全教育課。暑假前夕,全市各地公安機關就紛紛開展“防溺水安全教育進校園”活動,通過真實案例引導學生增強防范意識、遠離危險。灌云警方建立“民警+班主任+家長”三級聯動機制,依托家長微信群定期推送防溺水警示信息。東海警方創新推出“防溺水微課堂”,組織民警、志愿者深入村居,發放宣傳手冊,還利用無人機喊話、短視頻平臺等新媒體手段,擴大宣傳覆蓋面,讓防溺水意識真正深入人心。
社區、高校、消防齊發力
暑期防溺水知識普及“花樣”翻新
(記者 鄭非凡 通訊員 張楠 田甜)暑期已至,溺水事故進入高發期。近日,為增強青少年防溺水安全意識,我市各地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暑期防溺水知識普及活動,通過生動講解、互動體驗等方式,為孩子們的安全假期保駕護航。
在東海縣康園社區幼兒園,網格員王童手持危險水域警示標識圖片,引導孩子們識別:“看這個紅色圓圈加斜杠、里面畫著游泳小人的標志,就是提醒我們這里不能游泳,非常危險。”孩子們睜大好奇的眼睛,目光緊隨網格員的手勢,頻頻點頭。網格員周云將“防溺水六不”原則編成朗朗上口的兒歌:“不私自下水游泳,不擅自與他人結伴游……”稚嫩的童聲此起彼伏,孩子們拍手跟讀,在歡快的節奏中將安全要點牢記于心。
觀影環節播放的防溺水警示動畫片令孩子們屏息凝神。互動問答時,網格員祝傳云提問:“看到小伙伴落水,我們該怎么辦?”“要大聲呼叫大人。”“不能自己跳下去。”小手紛紛高舉,搶答聲不絕于耳。祝傳云笑著豎起大拇指:“對!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好地幫助別人。”
贛榆區的防溺水活動則聯合江蘇海洋大學藥學院研究生會志愿者,為青少年帶來了一場內容翔實的專題講座。志愿者借助水域示意圖,結合真實案例,深入淺出地剖析不同水域風險。
講解間隙,志愿者深入同學們中間,現場演示并指導救生衣的正確穿戴方法。“看,卡扣一定要聽到‘咔嗒’聲才算扣牢,這樣落水時才不會脫落。”一位志愿者邊講解邊幫孩子調整背帶。
如果說贛榆區的活動勝在專業細致,那么連云區墟溝消防救援站的宣傳講座則以沉浸式體驗見長。消防員們為家長和孩子帶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安全第一課”。“投擲救生圈有技巧,不能隨意亂扔,要預估落水者位置,向前方稍用力投擲,確保其能夠輕松抓住。”一位消防員邊講解邊揚臂示范。
隨后的實操環節,消防員們進行了一對一耐心指導。當一名小男孩將救生衣肩帶纏成“麻花”時,消防員立即半蹲下來幫忙理順:“看,帶子從這里穿過,繞到背后交叉,再系緊固定,就像系書包背帶一樣。”小男孩專注地跟隨示范,一步步操作,很快便整齊地穿好了救生衣。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