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張晨晨)夏季的拉薩,碧空如洗,陽光傾灑于布達拉宮之上。一群跨越千山萬水的江蘇文化志愿者,攜帶著江南水鄉的溫潤氣息與豐沛的藝術養分,為這座雪域古城注入全新文化活力———2025年“春雨工程”江蘇省文化志愿者邊疆行活動于7月26日在拉薩落幕。在集結的省內20多位文藝志愿者里,有唯一來自我市的書法家楊嘉偉,在書畫與器樂《蘇藏一家親》表演中,他寫的“蘇藏一家親”書法作品,一次次成為活動的“點睛之筆”。
作為對口支援拉薩的重要省份,江蘇多年來在產業、教育、醫療、民生等領域給予了拉薩全方位支持。文化援藏,始終是其中溫暖而持久的力量。所以,當集合號吹響,這位軍人出身的80后青年書法家沒有絲毫猶豫。楊嘉偉深知,這支由省內二十余位頂尖文藝家組成的隊伍,承載的遠非簡單的文藝展演。作為國家藝術基金青年藝術創作人才、連云港市書協副主席、市青聯常委,他手中這支毛筆,更是被賦予了描繪“蘇藏一家親”時代畫卷的重任,也將展現出連云港青年的文化擔當。
在為期7天的緊張行程中,這群藝術家們來到了墨竹工卡縣、達孜區、城關區、堆龍德慶區以及林周縣5個縣區,每到一處,都傾情演繹了文藝節目———有清麗婉轉的越劇選段、吳儂軟語的江南評彈,盡顯水鄉柔美風骨;而西藏本地藝術家則以充滿雪域風情的舞蹈,展現著雪域高原的雄渾氣魄。當充滿奇幻魅力的魔術表演、惟妙惟肖的木偶表演和用力量與柔美詮釋“生命的綻放”的雜技表演出場時,全場掌聲雷動。
“大家發現沒有,這幅書法的走勢,跟藏文很像啊!”在林周縣表演時,縣長德吉央宗忽然驚喜道。此時楊嘉偉像遇到了知音一樣,他說:“這算是我的一個小巧思吧。來之前,我就在想用哪個字體比較好,后來我發現,揚州八怪之一金農的字體特別像藏文的走勢。所以,我就決定用‘金農體’來行文。”而這一小巧思,也獲得無數當地藏民的喜愛。“我想,這幅書法中,包含的不僅是兩地群眾的情誼,更包含著兩地黨組織數載傾情幫扶、無數心手相連的故事。”楊嘉偉道。
值得一提的是,他現場展示書法的畫面也被省內媒體和西藏的媒體精準捕捉,多次作為主圖出現在新聞報道中———他挺拔的身姿和遒勁的書法也成為連云港青年在“文化援藏”中的代表性符號。“能親身參與到這次工程中,我倍感榮幸。”楊嘉偉感慨。為此,他還提筆寫就一首《憶江南·蘇藏一家親》,留下自己的感想:蘇音遠,雪域綻芳華。昆韻弦歌融牧曲,吳箋藏畫繪煙霞。情暖遍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