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蔚 段慧明 寇浩)烈日炙烤著東海縣雙店鎮的土地,一座嶄新的鋼結構廠房在工人們密集的敲擊聲中拔地而起。電焊火花四濺,金屬碰撞聲此起彼伏———這里正在建設的,是東海縣首個建筑垃圾資源利用項目,一個“變廢為寶”的綠色引擎即將轟鳴啟動。
江蘇科選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設備安裝經理陳偉忠行走在廠房內,腳下的鋼板微微震動。他指著西門入口處介紹:“這里將安裝上料系統,建筑垃圾就由此進入,開啟一場奇妙的‘重生之旅’。”這個占地近1.6萬平方米的廠區,建成后每年可處理拆遷、建設、裝修、修繕等活動中產生的渣土、廢舊混凝土、廢舊磚石等建筑垃圾15萬噸,并轉化為約1200萬塊再生標磚,為破解城市建筑垃圾處置難題提供“東海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項目投產后,將采用全自動化的生產處理線。建筑垃圾經上料系統由皮帶機輸送后,首先進入分篩環節。在此環節,編織袋、塑料袋、木頭等輕質雜物被有效篩選分離,渣土也同時分出;而磚石、混凝土塊等大塊、潔凈的骨料則進入下一流程。在廠房中部,即將就位的反擊式破碎機,將對這些大塊骨料進行關鍵的二級破碎。
經過層層破碎和篩選,這些曾經的廢棄物最終“蛻變”為4種規格的再生骨料:小于5毫米、5—10毫米、10—31.5毫米以及大于31.5毫米。其中,5—10毫米和10—31.5毫米的骨料是核心成品,一部分直接用于制磚,另一部分可外運用于其他工程或符合規范的填埋處理。廠房東側,6個骨料倉已初具規模,未來將分類存放不同粒徑的再生骨料。
“這里生產的再生磚,將廣泛用于城市人行道、盲道、公園隔離帶甚至商品房小區建設,完全能滿足市政工程的質量要求。”陳偉忠介紹,“再生建材的市場正在快速打開。隨著國家大力推進‘無廢城市’建設,環保、可循環的建材正成為基礎設施建設的剛需。更重要的是,這個項目為全縣建筑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處理開辟了一條全新的、可持續的道路。”
目前,整個項目土建工程已基本結束,設備正于這幾日陸續進場。工人們頂著酷暑,爭分奪秒地進行安裝和調試,全力保障這條“變廢為寶”的生產線于8月底進行設備調試。投產后,它將顯著提升東海縣土地資源利用水平,有效改善城鄉人居環境,有力促進循環經濟發展,成為東海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和強勁引擎。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陶莎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