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飼管是吞咽困難或者無法自主進食患者的生命線。近日,筆者在江蘇嘉鼎誠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看到了一根可以在患者胃里最長停留42天的鼻飼管。目前,該企業產品已經出口5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鼻飼管、碳纖維輔料等產品進入多家三甲醫院,成為臨床常用耗材。
鼻飼管是一種通過鼻腔插入胃或腸道的軟管,主要用于無法自主進食或吞咽困難的患者,提供營養支持、藥物給予及胃腸減壓,維持身體基本需求并促進恢復。然而,鼻飼管的留置可能給患者帶來多種不適感。在江蘇嘉鼎誠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內,乳白色的醫用導管在機器的牽引下勻速移動,車間工人正仔細地將一根細如發絲的醫用彈簧絲置入導管內壁———這是生產鼻飼管的關鍵工序之一。目前,嘉鼎誠鼻飼管材料主要選用進口醫用級TPU(熱塑性聚氨酯),每噸價格高達10余萬元,遠高于普通材料。
江蘇嘉鼎誠醫療器械有限公司車間負責人翟全德介紹,熱塑性聚氨酯是一種具有強韌性和高彈性的材料,具有很好的耐磨性和耐化學腐蝕性。聚氨酯鼻飼管具有極好的穩定性,可在人體胃里留置長達42天,耐受強腐蝕性胃酸。
談及企業進軍鼻飼管領域,江蘇嘉鼎誠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任禮忠表示,同大多數初創企業不同,嘉鼎誠鼻飼管研發和制造最早是以OEM代工(原始設備制造)為起點,即為國際知名企業生產鼻飼管等產品。通過深度對標國際標準,企業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鼻飼管生產質量管理體系,并對每道工序都執行嚴格檢測。
隨著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國內市場需求提升,嘉鼎誠開始轉戰內銷市場,打造自有品牌。擁有豐富鼻飼管生產經驗的嘉鼎誠決定進軍醫療器械耗材領域。
然而中國醫療器械市場品類繁多,僅醫用耗材就達20多萬種,其中僅長三角地區就聚集了全國50%左右的產能。2012年,嘉鼎誠始創團隊調研西京醫院、南京軍區總院等多家醫院后,最終精準鎖定骨科、婦科、ICU/消化科的二類高分子耗材賽道。“當時很多高端耗材依賴進口,我們堅信在能做精做專的領域闖出一片天地。” 任禮忠說。
在這種思路指引下,嘉鼎誠決定從自己熟悉的鼻飼管入手。在嘉鼎誠的生產車間,質量控制貫穿生產全流程。原材料入庫前,需對TPU顆粒的熔融指數、耐水解性等12項指標進行檢測,不合格的原料便直接退回。
生產一根鼻飼管更加復雜,前前后后要經過近50道工序,每道工序嘉鼎誠都配備了質檢員抽查,抽檢率最低40%。在生產中,車間質檢員還對彈簧絲等關鍵部件實行100%全檢,管體抽檢率不低于40%,哪怕0.1毫米的劃痕都可能導致產品報廢。
另外,生產出的成品還要經過模擬胃酸環境的老化試驗,確保符合42天的使用標準。
除嚴格控制質量外,嘉鼎誠還根據臨床需求對產品進行優化。例如,企業為了更好地適應國內市場需求,針對基層醫療機構需求,優化工藝推出經濟型鼻飼管,在保證核心性能的同時降低30%的成本。
同時嘉鼎誠還入駐了專業醫療采購平臺,通過招商布局全國市場,目前已覆蓋大部分省份的醫療機構。另外,嘉鼎誠深化與長春大學等高校的合作,推進專利轉化為成果,該企業現有4項發明專利、23項實用新型專利,為內銷產品注入技術支撐。任禮忠介紹,他們還通過與各地原料企業開展深度合作,積極籌備一類醫療器械產品,完善產品矩陣,努力克服外貿訂單縮減等困境,逐步重構起內外聯動的市場新格局。
在坐穩國內市場的同時,嘉鼎誠依托原有外貿網絡,主動加強與歐洲、美國等地老客戶的溝通,努力穩定原有國外市場訂單份額,并將目光投向中亞等新興市場,通過國際專業平臺精準對接潛在客戶,持續拓展國際市場空間。
如今,在嘉鼎誠,越來越多的新產品正在成為企業決勝新市場的法寶,讓企業在國內國際市場競爭中更加從容。(朱迅 劉靜)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周金林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