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第三個“全國生態日”,正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提出20周年,安利個人碳中和倡導行動暨可持續發展階段性成果發布會在北京召開。安利宣布旗下紐崔萊本草系列13款產品全線實現碳中和,并同步投入1000萬元公益金,啟動個人碳中和倡導行動,深化“消費端”碳管理,打造企業全周期減碳樣本,助力國家雙碳目標實現。
個人碳中和倡導行動啟動
自我國2020年明確提出“3060雙碳目標”以來,經濟社會全面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著。但中國科學院報告顯示,居民消費產生的碳排放量已占社會總量的53%。此背景下,企業如何將消費者行為納入減碳管理、實現運營全周期減碳,成為關鍵課題。安利的實踐,為此提供有益參考。
我國碳排放拐點初現,消費端減碳成關鍵領域
2025年一季度,我國碳排放量同比下降1.6%,過去12個月累計下降1%。經濟穩步增長、碳排放連續下降,顯示出我國綠色轉型已取得根本性勝利,外電爭相報道“中國碳拐點已提前到來!”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與國際合作中心原副主任蘇明山
這一成果離不開國家和地方層面系統性的碳減排政策及行動落實。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與國際合作中心原副主任蘇明山介紹,截至2024年底,中國碳減排量超過11億噸,不僅貢獻全球,并積極促進中國的可持續發展。
在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格局逐步形成的大背景下,居民消費端產生巨大碳足跡的現實,無疑指明未來減碳工作的重點方向——加大綠色產品供給,推動消費模式綠色轉型;推動全社會,特別是個人,增強節約、環保和生態意識,養成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安利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彭翔介紹個人碳中和倡導行動
安利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彭翔以“光盤行動”“垃圾分類”“零廢棄挑戰”等成功實踐為例指出,個體行動是撬動消費端減碳的關鍵支點:個人綠色選擇的涓涓細流,漣漪效應通過社群社區擴散,最終影響并塑造全社會的綠色風尚。
安利依托旗下營銷人員運營的數十萬個大健康和美好生活社群,推廣健康文明、低碳綠色的生活方式,不僅推動公眾健康素養提升,更促進社區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社群成員們相互帶動和影響,有力推動綠色出行、使用低能耗產品、踐行光盤行動、減少一次性用品、參與環保公益等實踐,讓身體健康、心理健康、良好關系、綠色和諧與活力生活,日益成為公眾美好生活的核心要素。
央視財經《美好生活大調查》數據顯示:上述社群成員對“綠色生態”的關注度及低碳行為參與度,均顯著高于大眾群體近15個百分點。
“你行動,我捐款”,安利投入1000萬啟動個人碳中和倡導行動
基于“個人-社群-社會”的減碳路徑,安利投入1000萬元公益金,正式啟動“個人碳中和倡導行動”,以“你行動,我捐款”為核心理念,通過“安利個人碳賬本”微信小程序面向公眾開放,讓每個人的減碳行動更有價值,讓綠色生活可感知、可記錄、可鼓勵。
“安利個人碳賬本”小程序
“碳賬本”小程序可清晰記錄新能源車出行、光盤行動、自帶購物袋、垃圾分類、使用濃縮清洗液、購買碳中和產品等12項低碳生活行為,讓個人減碳量一目了然。21天內累計滿80KG減碳量的用戶,將獲得“個人碳中和成就證書”,同時安利配捐200元,專項用于海洋固碳公益項目。
中華環保基金會副秘書長唐艷冬
彭翔介紹,本次行動投入總額1000萬元公益金,精準用于支持海草床保護與修復、紅樹林種植、牡蠣礁固碳等具有重要生態價值的海洋固碳項目。中華環保基金會副秘書長唐艷冬表示,海洋是地球生態系統中最大的碳庫,固碳能力是大氣的50倍、陸地生態系統的20倍,生態系統通過光合作用捕獲的碳,超過一半由海洋生物完成,推進海洋固碳對實現碳中和具有重要意義。
13款本草產品獲碳中和認證:樹立零碳健康產品標桿
企業是推動碳中和目標落地的核心力量。商道咨詢首席專家郭沛源博士強調,企業綠色低碳轉型應與業務結合,創造經濟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協同。
安利碳中和路線圖
安利的實踐,正是這一觀點的有力注腳。早在2010年,安利基于詳實數據和科學規劃制定了清晰的碳中和路線圖:逐步實現核心產品線碳中和、2030年建成首家“零碳工廠”、2035年(相對基準年)二氧化碳絕對排放量減少75%、2038年實現企業全面碳中和。
迄今,安利碳中和之路拾級而上:2023年,蛋白粉全線產品實現碳中和;2024年,湖北咸寧工廠光伏并網,年發電量近300萬千瓦時,年減碳超1600噸。如今,安利碳中和進程再迎里程碑——紐崔萊傳統本草系列全線13款產品均獲得碳中和認證。
紐崔萊本草系列產品,融合傳統中醫藥智慧、現代醫學和分子生物學,奉行可持續發展理念。原料精選自安利自有或合作有機認證農場,種植方式遵循有機標準,減少農業碳足跡;依托智能工廠綠色工藝和精益管理,顯著降低生產環節碳排放;并通過產品全周期減排優化,實現產品碳中和。
?
紐崔萊傳統本草系列全線產品獲得碳中和認證
SGS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副總裁辛斌表示:“零碳產品認證標準嚴格,量化了產品的綠色價值,為消費者提供了透明的環保選擇依據,對行業具有示范意義。”
從有機農場到零碳消費,打造全周期減碳樣本
會上,《2023-2024安利(中國)環境、社會及治理(ESG)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重磅發布,系統呈現安利在ESG領域的成果,并著重展示“從農場到生活方式”的全周期減碳實踐:
原料端-綠色源頭:在中國擁有50多個認證農場,堅持有機施肥、人工除草、“以蟲滅蟲”等有機種植,保護土壤健康,降低農業碳排放,確保原料天然純凈;
研發端-智能AI:應用“AI神農系統”進行原料篩選和配方設計,減少物料消耗,提高研發效率;
生產端-零碳制造:采用清潔能源、持續工藝革新、推動資源循環利用,推進2030年建成零碳工廠;
包裝及運輸端-綠色流通:優先采用甘蔗纖維、竹纖維、木纖維等可自然降解的環保包裝,6個月降解率達70-80%;產品出廠由氫能源物流卡車承運,實現“零碳運輸”;
消費端-綠色低碳生活方式:零碳產品引領綠色消費;數十萬個社群,將“全鏈路減碳”理念,從企業運營拓展至消費行為層面,帶動千萬用戶踐行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自1995年進入中國市場,綠色低碳便深植安利基因:從30年前在華引入濃縮可降解清潔劑、到連續22年支持中國南北極科考、保護極地環境、再到2023年將“綠色和諧”納入核心戰略,通過數十萬美好生活社群推動綠色低碳生活方式,錨定2038年實現企業全面碳中和目標。安利的實踐證明,“雙碳”目標的實現,既需國家政策引領和產業高質量綠色轉型,以及企業的全周期減碳實踐,更離不開億萬消費者的綠色選擇。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