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網】(記者 張文華 通訊員 劉青 王鑫)在連云港灌南縣五龍口生態濕地公園上空,幾架無人機輕盈地劃過藍天,它們或是在執行日常巡檢,或是在進行技術測試。這片開闊的空域,如今已成為灌南擁抱未來的新窗口。日前,灌南民用無人機試飛運行基地已正式獲得華東地區民用航空管理局批復,結束了半年試運行,全面轉入正式運營階段。這不僅標志著連云港市首個專業無人機試飛基地的誕生,更意味著灌南在低空經濟這條新賽道上,按下了發展的加速鍵。
這個占地120畝的基地,坐落在凈空條件優越的五龍口生態濕地公園內。走進基地,指揮大廳、機庫等設施井然有序,外場的起降坪和試飛區隨時待命。基地的“智慧大腦”是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主研發的“天城無人機云系統”,它如同空中交通的指揮官,實時監控飛行數據,智能調度每一架無人機。自今年1月底開始試運行以來,基地已成功構建起一套覆蓋從空域監管、飛行服務到應急處置的全流程運營體系,其專業性和安全性在7月份的民航專家組驗收中獲得了“管理體系完備、安全標準達標、服務能力突出”的高度評價。
低空經濟在灌南絕不是空中樓閣,它正在這片土地上扎下越來越堅實的根基。如今,產業發展的新苗已經破土而出,展現出勃勃生機:一批無人機生產企業正陸續落戶——江蘇增拓復合材料、連云港暢飛無人機已經投產運營,桓翔航空裝備也正在緊鑼密鼓地辦理落地手續。與此同時,天空中的服務也開花結果,專業的無人機巡檢服務、執照培訓、精彩的飛行表演以及飛行營地體驗等多樣化的低空服務項目紛紛入駐。為了給產業持續注入活力,產學研結合也日益緊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蘇海洋大學等高校和研究機構已在基地掛牌,攜手共同培養專業人才、攻關核心技術。可喜的是,產業效益已初顯端倪,相關產值已達1.9億元,涵蓋了設備銷售、維修維護、技術服務等多個環節,從制造到服務,再到人才培養,灌南低空經濟的產業鏈條正在加速形成。
無人機的真正價值,在于它能飛入田間地頭、穿梭城市樓宇,實實在在地解決各種問題。灌南正積極推動“無人機+”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讓科技真正服務于生活和發展。灌南縣精心打造了4個標桿場景——守護安全的“灌南低空應急巡管共享平臺”、爭分奪秒與消防聯動的“低空+應急救援”、點亮夜空的“低空+文旅”飛行表演以及深入人跡罕至水域巡查環境的“低空+水域監管”,為更廣泛的應用樹立了樣板。
不僅如此,無人機的身影已融入日常政務和民生服務,自然資源部門用它精準測繪土地、清查資產;交通運輸部門用它高效巡視公路、鐵路和航道;水利部門用它巡查河道;生態環境部門用它監測環境。更值得一提的是,多個鄉鎮正利用無人機進行高效的秸稈禁燒巡查,大大提升了治理效能。
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歇,藥品配送、物流試點、沉浸式文旅新體驗、精細化城市管理、青少年科普研學等充滿潛力的新應用正在積極探索布局。無人機,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賦能灌南的田野與城市。
讓無人機飛穩飛好,地面支撐是關鍵。灌南正全力構建無人機運行的堅實基礎。東部戰區空軍已批復三處試飛空域;全縣已建成17個無人機起降點;大型通用機場選址完成,等待審批;縣經濟開發區低空經濟產業園和三口鎮通航產業園正有序建設,為產業集聚拓展物理空間。從試飛基地的堅實第一步,到未來產業集群的宏偉藍圖,“智慧監管—精準運營—增值服務”的“灌南模式”正在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孕育成長,為縣域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開辟出一條充滿無限可能的“低空”新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