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楊銳冰 張晶晶/文 牟進勇/圖) 走進贛榆海頭鎮海后村石炳東的家,空蕩蕩的墻上,貼著他上學時所獲的獎狀。
12年前,一場意外奪走了石炳東的父親的生命,留下母子三人相依為命。那年,他7歲,哥哥19歲。父親的突然離世成為全家人無法訴說的傷痛。在成長的路上,他愈發堅定自己的信念:“我要成為一個守護公平正義的法官,用自己的力量為社會做點什么。”
今年,石炳東如愿以償,以557分考取四川警察學院法學專業。“8月29日出發去學校報到。”迎接他的,是嶄新的人生篇章,和一顆始終滾燙的心。他知道,正義或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而他要做的,就是讓正義早一點、更早一點抵達。
父親意外離世
母子三人艱難度日
時間回溯到2013年6月17日上午10時,常年漂泊海上的父親,因突發的腹痛被船友送上了岸,在家附近的小診所就診,被告知“有炎癥”。然而,一針消炎藥下去,情況急轉直下。
丈夫驟然撒手人寰,賠償款寥寥無幾。生活的重擔,壓在了母親瘦弱的肩上。她拿出這筆錢,選了一套遮風避雨的房子,付了首付。“不管咋樣,總得給倆孩子一個能遮風擋雨、屬于我們自己的家啊。”她環顧著略顯空曠的家,眼神疲憊而堅定,“家里實在沒錢裝修了。”
生活的重擔壓彎了母親的腰,她還被低血糖、偏頭痛纏身。為了供小兒子讀書,她起早貪黑,刨過地、編過漁網。“那時候,一天累死累活,也就掙個二三十塊錢。”石炳東母親的聲音里透著辛酸,“剛夠買點米面油,勉強糊住一家人的嘴。”
等到石炳東上了初中開始住校,她終于能擠出時間,便馬不停蹄地到周邊的小飯館、小吃店去打零工,洗碗、端盤子、打掃衛生,哪里需要人手她就去哪里。
直到石炳東升入高中,她才終于在縣城里找到了一份相對穩定的工作——給一戶人家做保姆。每天清晨7點不到就要出門,一直忙碌到傍晚6點以后才能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家。
生活的艱難迫使大兒子在初中畢業后就早早地告別了校園,用稚嫩的肩膀分擔家庭的重擔。“老大這孩子,也沒能讀多少書,沒啥像樣的文憑。”石炳東母親的語氣里充滿了無奈和心疼,“這些年,只能在昆山的電子廠,還有本地的一些廠子之間來回跑,干的都是最辛苦的臨時工。”家里的客廳,就一直維持毛坯原貌,母子倆把生活中能省下的每一分錢,都小心翼翼地積攢起來,最終都化作了小兒子書本上的油墨香。
勤勉積攢力量
不付韶華終圓大學夢
?
父親的驟然離世,在年僅7歲的石炳東心中刻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記。這份傷痛,并未將他壓垮,反而在歲月里積攢成了力量。
高中接觸政治、歷史學科后,他展現出濃厚興趣與天賦。“高考政治89分,歷史84分,我也是真心喜歡,也真有股認真學習勁兒。”填報志愿時,他的目標異常清晰:“法學!我想當法官,守護公平正義。”這聲音,堅定而有力。
父親的背影在時光里模糊,卻在他心中種下了最清晰的正義坐標。這信念支撐他走過十二載寒窗。憑借中考719分的扎實基礎,他高一高二穩居班級前五。
海頭高級中學的宏志生項目免除了他高二高三的學費、住宿費、餐費等,每學期1150元助學金更是雪中送炭,讓他心無旁騖。雖然高考語文發揮稍有遺憾,557分的成績比預期少了十幾分,但仍穩穩叩開四川警察學院法學專業的大門。
查分時,石炳東手指在屏幕上久久停留。與哥哥商量志愿,兄弟倆在地圖前反復考量。“四川警察學院的法學,文科里是好專業。”哥哥拍著他的肩,“你喜歡政治,又想當法官,去!”收到錄取通知書,讓常年在外打工的哥哥激動不已——這張薄紙承載的,是弟弟的夢想,更是全家的希望。
8月29日,石炳東將背起行囊,提前兩天踏上求學路。為了省下幾百元路費,他精心規劃了一條經濟卻曲折的路線:先從贛榆到市區,再從連云港高鐵站出發,輾轉南京、重慶,最終抵達瀘州,全程超16個小時。“能省一點,媽媽和哥哥就能輕松一點。”石炳東語氣平靜,卻分量十足。
這個暑假,石炳東未曾虛度。他主動包攬家務,拖地、洗碗,在母親疲憊歸家前燃起一室溫馨。深知警校嚴格的體能是硬門檻,他在駕校練車之余,一頭扎進健身房揮汗如雨——只為開學后能跟上公安類同學的訓練節奏,不讓自己掉隊。
得知被錄取,母親欣慰的笑容里藏著化不開的酸澀:“出門在外,媽媽只能盡力給你湊夠生活費,其他的路,全靠你自己走了。”哥哥也計劃重返昆山電子廠,用堅實的臂膀繼續為弟弟的遠方鋪路。石炳東則已著手申請助學貸款,讓求學之路走得更穩當些。
“打算先考公考編,不行再考研。”談及未來的目標,石炳東目光如炬,望向窗外,眼神堅定,“未來想當一名公平正直的法官。”
空蕩的客廳里,陽光在地板上投下長長的光斑,蟬鳴依舊。石炳東知道,從海頭鎮到瀘州,山高水長。但路的盡頭,連接著他7歲起深埋心底的執念——成為一名法官,身披法袍,手持法槌,讓每個像父親一樣的普通人,都能被法律的公平之光照亮。
愛心照亮學子前行路
東海女孩收到1.15萬元學費
昨日,本報報道了東海女孩董玲的故事。雖然出生在一個無聲的世界,但她從小就聰穎、努力。今年,不服輸的她以620分考取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王牌專業——經濟管理試驗班。
看到董玲的故事后,南京審計大學金審學院大四學生張瀚文捐出了8900元。“祝愿董玲妹妹在追夢的路上一帆風順。”
“梅花香自苦寒來,努力的女孩香遠益清!”昨日,愛心人士紛紛被董玲的勵志故事感動,獻出自己的愛心。截至昨日下午,共有10名愛心人士為董玲捐出1.15萬元。
與此同時,還有不少愛心人士多年來持續關注本報助學公益行。陳哲光是福州人,去年加入本報助學隊伍。“我從西南交大畢業后就來到非洲工作,做‘一帶一路’工程。”陳哲光說,“我自己也是從苦日子過來的,看到你們的助學活動舉辦得很好,也想盡自己的力。”
“警校學費5520元,服裝費4500元,加上住宿費等,總共12428元。”面對上萬元的學費,一家人倍感壓力。如果您愿意幫助石炳東成就法官夢想,請聯系本報助學熱線。每一份微小善意,都將成為托起未來公平正義的珍貴砝碼。
●石炳東大一開學費用:12428元。
●助學熱線:13851291243(加微信請備注“助學”進助學微信群)。助學QQ群:157817222。
●報名條件:連云港籍2025級本科錄取新生(不含免學費專業);品學兼優、家庭困難學生(孤兒、建檔立卡子女、城鄉低保子女,因病致貧、因殘致貧家庭子女優先)。
●報名方式:助學熱線報名;微信掃描二維碼報名。
●報名截止時間:2025年8月15日。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