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蔚 通訊員 徐進軍 王朝暉)夏日的港城,熱浪襲人,但穿城而過的河道卻呈現(xiàn)出一派水清岸綠、生機盎然的景象。碧波微瀾,倒映著兩岸垂柳依依的倩影,17萬平方米的濱河綠地如展開的翡翠畫卷,在烈日下?lián)纹鹌瑵馐a,為市民送去絲絲清涼。這幅“高顏值”的畫卷背后,是我市水利部門的科學管護,每天上午6時至10時、下午3時至7時,市區(qū)水工程管理處合理安排河道管護人員避開高溫時段持續(xù)作業(yè),并引入新設備、新方法,讓城市水脈在高溫炙烤下依然保持清新活力與清涼魅力。
破解水面保潔的“老大難”,今夏有了“接地氣”的新方案。曾幾何時,瘋長的水草和浮萍是河道管護人員最頭疼的問題。如今,在東鹽河玉龍泵站、大浦河水廠橋等關鍵節(jié)點,新架設的攔網(wǎng)將漂浮水草分段攔截,它們同原有的4處攔網(wǎng)節(jié)點協(xié)同配合,形成了一張覆蓋全域的水上防線。而河道上穿梭的保潔船也實現(xiàn)了升級,船頭加裝了專“捕”浮萍的兜網(wǎng),船尾則配備了能利落“腰斬”水草的拖刀,“一船雙用”的組合讓清理效率較往年提升了5倍,真正實現(xiàn)了水草浮萍的“即時清”。
“今年這新家伙可幫了大忙,省力又高效。效率高了,活兒干得也痛快。”正在岸邊忙碌的保潔員陶明澤感慨。他抹了把額頭的汗,臉上露出樸實的笑容,“前幾天水利部門工作人員還專程給我們送來了飲料、牛奶等慰問品,這‘清涼’真是送到我們心坎里了,干活更有勁頭了。”
守護17萬平方米河岸綠地,抗旱保綠自有“涼”策。5臺水泵組成靈活機動的“抗旱小分隊”,每天清晨和傍晚展開細澆慢灌。管護人員嚴格遵循著“避開高溫、澆足澆透”的原則,重點區(qū)域每周循環(huán)澆灌兩次。科學呵護下,河濱公園的垂柳綠絳輕揚,濱河綠地的灌木叢蒼翠欲滴。這片片濃蔭不僅是城市靚麗的風景線,更成為市民消暑納涼、呼吸新鮮空氣的天然“氧吧”。
在鹽河畔,舉目望去,河道中央約6000平方米的生態(tài)浮島尤為引人注目,煥發(fā)著勃勃生機。其中,今年新增的540平方米浮島宛如精心打造的水上花園,6000盆鳶尾花紫得熱烈,15000盆美人蕉紅得絢爛。這些會“呼吸”的植物,不僅是景觀擔當,更如同自然的“凈化器”,悄然提升著河水的自凈能力。
?
創(chuàng)新升級的管護手段與一線人員的辛勤付出,共同為港城的河道披上了“清涼美顏”的新妝。水清、岸綠、景美、人和的畫卷在城市中徐徐鋪展,市民沿河漫步或小憩,在花影水色間暢享的正是幸福河湖饋贈的這份夏日清涼與愜意生活。
總值班: 曹銀生 編輯: 賈元元
來源: 連云港發(fā)布